4月30日,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》,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。
从2024年2月起草工作启动到12月提请审议,再到如今正式表决通过,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立法进程可谓十分高效,也将为民营经济迈向新征程按下“快进键”。为民营经济专门立法,凸显了决策层增强民营企业家信心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积极信号。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,民营经济促进法将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,保证各类经济组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,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。
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广盛网,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,其重要性毋庸赘言。“五六七八九”(即民营经济贡献了50%以上的税收、60%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、70%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、80%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、90%以上的企业数量)被视为概括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地位的最佳写照。
近年来,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。中央层面先后出台了“非公经济36条”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》等多部专门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综合性重要文件;2023年,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的设立,更是意在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重大问题,支持民营经济提升国际竞争力。
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出台,更是加强了对民营经济发展更多方面、更高层级的法治保障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,民营经济必将肩负更大使命、承担更重责任、发挥更大作用,制定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当其时。在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后,我们还须探讨,民营企业发展迫切需要的还有什么?
一是稳定预期。稳定预期,弘扬企业家精神,安全是基本保障,“法治”二字是关键。改革向前一步,法治就要跟进一步。从具体内容来看,民营经济促进法的不少内容曾散见于各种政府文件中,如“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”“招标投标、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不得有限制或者排斥民营经济组织的行为”早已写入《优化营商环境条例》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》等政策,本次上升到法律层面,则更具确定性、稳定性,无论是市场主体还是政府部门,都应遵循法律要求。企业家吃下了“定心丸”,就能安心聚力谋发展。
二是公平竞争。对国企民企一视同仁,早已被多次强调,“公平竞争”已写入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》等法律中。但是,受限于种种因素,政策肠梗阻依然存在。如何能充分保障民营经济主体平等获取市场准入资格、突出权益平等保护,减少禁止和限制,正是从立法到执行层面的关键。这也意味着除了法律规定,还需要有一系列具体政策和机制协同配合。
三是优化服务。如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,可以和优等生“取取经”。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、广东等地,地方政府通常扮演的不是管理者而是服务者的角色。如果依靠单纯的税收优惠、权力下放等特殊政策,有可能在短期内吸引大批企业,促进产业集聚,但“政策洼地”往往更容易吸引大量的“搭便车者”,甚至“政策套利者”,容易导致区域发展陷入短视化、产业发展过度集中,甚至积聚风险。所以,关键在于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,向企业提供贴心、倍速、优质的服务,给企业卸“包袱”、筑“防线”、做升级,让企业能专注于发展和创新。
随着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壮大广盛网,为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提供法治保障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。将法治的作用发挥好,就是为民营企业打造最好的营商环境。我们乐见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和落地,更期待法治扎根在人们心中,落实在每个人的行动中。
股宝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